【楼诚】【楼诚衍生】位卑未敢忘忧国

mimi剑雨秋霜:

今日的饭桌上,家里85岁的姥姥一边看《新闻联播》中的升旗仪式,一边又谈起了那些久远的往事。


关于她已经面目模糊的两位舅舅,还有他们无比壮烈的青春。


这些故事我们早已烂熟于心,包括家族里更年幼的孩子们。然而大家都认真地再次聆听了一遍,没有任何人去打断。


老人家思路清晰,不长的叙述始终伴随着电视里三军仪仗队铿锵的脚步。故事在国歌奏响之前结束,而看着国旗冉冉升起,在那初升晨光中翻卷的火红之上,真切、分明地有我们的亲人泼洒的一腔热血。


所谓家国二字,


这一刻,竟如此神圣。


 


就突然想起了自己的一篇旧文,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再发一遍吧。致敬前辈和那些讲述他们的好故事,祝愿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位卑未敢忘忧国——家族故事与《故人长绝》中的抗日群像


 写给 @何惜一行书 太太和《故人长绝》的完结长评


 作于2016年9月5日


 


      《故人长绝》完成,当浮大白 。


        读罢最后一行文字,这篇把我从贴吧拽到乐乎的鸿篇巨制终于打上了那个让人依依不舍的END,也将一副70余年前中华民族绝地求生、血透山河的悲壮图卷,用一个独特的视角彻底展开。


       70来个章节不算太长,但每次更新牵动的情感都有很多。除了楼诚乃至明家三兄弟的生死悲欢,直击心底的还有更多的属于普通人的故事。


        那些熟悉又陌生、遥远又亲近的普通人的故事。


     


       在晋冀交界的太行山深处,有一户寻常农家。家里有三个孩子,大哥二哥和最小的妹妹。家境并不富裕,三个孩子各自嫁娶的,也都是山里面的本分庄户。不过,父子兄弟耕作勤勉、持家节俭,所以日子虽然清苦,也还能够过活。


      1939年,山外的战火终于燃烧到这个小小山村。三兄妹中的大哥第一个走上了战场,他参加了八路军县大队,转战于家乡的崇山峻岭。两年后,乡亲们在一个清晨抬回了他弹痕累累的尸体。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作为大队长的他带着一个排的兵力阻击日军,整整坚持一个昼夜,无一生还。 


     大哥落葬不久,家中的二弟成为了又一个战士。1942年,他在一次突然的扫荡中负伤被俘,为了保护刚刚转移的兵工厂和战地医院,被鬼子用劈柴活活打死在村里的场院上。


     两个儿子的相继牺牲让老父亲痛不欲生,但是他依然没有阻止最小的女儿成为八路军的堡垒户——那个小小的院落里掩护照料着一个又一个的伤员,连女儿家唯一的小丫头也学会了清洗绷带、熬药换药,并和儿童团的小伙伴一道,轮流看守后山上那棵孤零零的消息树。


    


 如此数年。


山里的消息来得迟,知道日本投降的那一天,家里的老父亲在初起的秋风里大醉不醒。


     后来,又打仗了;再后来,新的国家诞生了。


     战火里度过童年的孩子们陆续长大成人,长大成人的孩子们没有忘记童年的战火。


     大哥的儿子成为一名士兵,在凛冽的寒风中跨过冰封的鸭绿江。二哥的儿子也成为一名士兵,在沉默的军列里奔赴祖国的边陲。妹妹的女儿则与新婚的丈夫一道来到北京,作为共和国年轻的外交官,等待他们的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又是几十年岁月匆匆。


     他们已经是一个大家族,儿女孙辈遍布家乡甚至海外。孩子们从事着各式各样的行当,但每一个人都熟知那段血火年代的往事。两年前,村里重修了两位太爷爷的纪念碑,而家里的小辈们也有好几个成为关爱抗日老兵公益项目的注册志愿者。


     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礼炮轰鸣。


     家里的人们,有的作为特邀代表站立在观礼台上;有的作为节目嘉宾出现在媒体的特别直播中;更多的则守在国内外的电视机前,簇拥在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身边。


     战机飞掠、军车隆隆;战旗猎猎、军阵严整。万里晴空之上,那两位从未谋面的长辈应当就在那里——他们和无数英魂先烈一道,正俯瞰这强国盛世,绽开灿烂笑容。


 


     这是属于我的家族的真实的故事。


     这也是属于无数个中国家庭的真实故事。位卑未敢忘忧国,在那段最最黑暗与屈辱的年代里,千百万的普通民众仿佛一夜间就成为无畏的战士,拔剑出鞘,凛然前行。他们以血肉之躯直面野蛮与残暴,为祖国尊严与民族存亡而抗争,前赴后继,九死不悔。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一个民族的视死如归,是这个世界上最瑰丽的史诗。


     如楼诚,如乐家,如小满,如穆老爷子,亦如许池甚至付元士。


     烽火岁月的日常从来就没有什么主角光环,全民抗战的胜利汇聚着千万普通人的牺牲。我们深爱楼诚以及他们的战友,就是因为,他们以最大的真实还原了那些也许永远失去姓名的英雄;而在《故人长绝》当中,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在风骨铮然的北京城里,在《太平城》铿锵激越的旋律中,在深山含笑清淡悠远的花香间,一群平凡的中国人正拨开历史的尘烟,在字里行间向我们从容走来。


     他们骄傲:戏字的右边是个戈,戏子也是有脾气的。


     他们期待:尽管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但是总有一天能“百战归来再读书”。


     他们也许做过错事,是个“坏”人,但是“心里头住着个好姑娘。”


     他们郑重地承诺下三世之约:“如果某些时候,我有一百次的决心去赴死,想到你这句话,我就能在第一百零一次咬牙挺过来。


     地无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一寸山河一寸血,百万青年百万军。壮怀激烈,荡气回肠。山河家国,长天万里。


     


感谢何惜太太带给我们如此伟岸而又清晰的抗日群像,他们是属于那个年代所有不屈灵魂的丰碑,是今天的我们不能忘却的纪念。


     你的姓名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


     故人长绝,而星海永明。


     是以《故人长绝》正文完结贺。


 


 

评论

热度(139)